【百禾传媒 年度舞剧盛典】
生命之美
经典重现
这是一次“极”美的盛宴
极简、极真、极纯
历经17年对生命的凝练
这次,再创巅峰
重庆大剧院携手百禾传媒
演绎“最美对话”
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
12月23、24日在重庆大剧院圆满落幕!
大气磅礴的音乐、华美壮观的场景布置、精彩纷呈的舞蹈表演
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美轮美奂的古典美学盛宴。
杨丽萍老师带着她最专业的团队,为重庆人民带来了最华美的视觉盛宴。
为了保证每场演出效果,杨丽萍亲临现场、坐镇指挥,
用最专业的态度,呈现最美瞬间。
连续两场演出,场场爆满,现场掌声连绵不绝。
整场舞剧以彝族、佤族、哈尼族、傣族、纳西族、白族等民族生活原景为中心,
加上栽秧鼓、象脚鼓、太阳鼓等68面鼓的鼓风鼓韵,
从村寨收集而来的600余套纯手工民族织绣的服装和绣花鞋,
以及六十多位能歌善舞的地道村民的真情演绎,
展现出云南特有的天地自然、民族风情和人文情怀,
在舞台上建造了一座“行走的民间歌舞艺术博物馆”。
观剧者说
《云南映象》观后感(一):以艺术的名义而自信
第一次看《云南映像》的时候,大概是四年前,看到一阵阵的鸡皮疙瘩,
那也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的接触到大型剧。
演员们大都来自云南的大山深处的村落里的男女,民族的东西本身就是一件艺术,
加上杨丽萍老师丰韵的艺术功底将原生态的民族民俗的东西还原润色。
在我心中,《云南映像》是非常有艺术高度的商演,是一部很出色的艺术品,
将云南26个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和地域性的民族精髓浓缩精炼。
我念书的时候方向主要是民族及产品研究方面,
所以在欣赏《云南映像》的时候在民族民俗风情上产生共鸣,
且感触颇深,民族是有个性的,有信仰的,这正是他们纯粹而高贵的一面。
所以这我也义无反顾的又来了,好的作品是,禁得起时代的考验,
禁得起一遍一遍观看,反复琢磨和推敲的。
《云南映象》观后感(二):天生舞者
我是冲着《雀之灵》片段来的,当初年幼的我就是在电视机前被那美妙的肢体语言深深地吸引住,
我一直相信杨丽萍的双手是有自己的灵魂的。
手指快速的张合,手臂以不可思议的角度和速度扭动,静静地再看下去,它的生命就出来了。
可以感觉到孔雀在点头,在转身,在起舞。无限的想像和向往,就尽在那舒臂绕指间。
“每当我在心里的场地里伸开双臂起舞时,我感觉到肩膀无限延伸,延伸,
我能感觉到我的灵魂从我的身体里飘荡出来。”
这是杨丽萍所描述的跳舞的感觉,也是我们观看的感觉。
可以肯定地讲,她成功地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带给了所有的观众,这就是传神!
最好的交流莫过于心的交流,她做到了……
《云南映象》观后感(三):专注的力量
海菜腔听的我好感动,表演的同时,我也一直在想,
应该用那些关键词去描述这样一场表演,我第一个想到的词是“专注”。
同行的小伙伴在表演结束后眼睛通红地给我讲述她对杨丽萍的“崇拜”,
我突然想起小时候看她的专访,对于她近乎疯狂的自持,当时还不甚理解。
昨晚在看表演时,在看到《雀之灵》中姑娘们舒展的舞姿时...
我只能说,感谢杨丽萍的执着和无可挑剔的审美,
感谢三宝的音乐,庆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能让我有这样一次体验...
这是一个多好的时代!
《云南映象》观后感(四):原生态云南土特产
11年前在昆明第一次看的《云南映象》,深深被原生态的民族歌舞所震撼。
今晚坐在重庆大剧院再观《云南映象》,感受不尽相同。
不同于杨丽萍的另一部概念完整的作品《十面埋伏》,《
云南映象》更像是一盘秀色可餐的云南土特产拼盘,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歌舞给人新奇的体验……
十多年前印象深刻的是浓重雄性荷尔蒙气息的太阳鼓舞、嘹亮“海菜唱腔”的花腰歌舞、
男女大胆求爱的烟盒舞……十多年后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些。
作为《云南映像》的主办方之一,
百禾传媒多年来始终坚持与高雅艺术结合,
为城市增添艺术文化气息,
让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享受艺术的权利。
从舞剧《杜甫》到如今的歌舞集《云南映像》
我们一直都在积极参与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激发人们对中国经典艺术及文化地讨论,
至此,《云南映像》重庆之行
就已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但是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
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我们将继续秉承“继承与创新”的理念,
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好地传递给广大观众。